2016年3月16日,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扶贫攻坚、共享发展、全面小康……《慈善法》草案与“十三五”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制定《慈善法》传递民意的同时,也释放了多重利好民生的信号。《慈善法》是鼓励人人行善的,“人人应具善心,善举人人可为;只有人人向善,便能够社会向善;只有人人参与,便能够社会参与”。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慈善的发展( )
①总是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②总是处在平衡和统一的变化过程中发展的
③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④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而具有不可抗拒性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抓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 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C.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D.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20年磨一剑”,从1995年开始酝酿,历经20载磨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终于落地,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它的出台过程突出体现的哲理是( )
A. 要树立创新意识
B.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变化
C.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运动是绝对的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创新是永恒的课题。修订党规党纪不能贪大求全、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遵循正确方向,一步步向前迈进。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 )
A.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B. 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C. 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古诗文是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开阔。这启示我们要(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 ②正视眼前困难,促进主次矛盾相互转化
③注重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④把对教育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出发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