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 2017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2017年的春季新学期,历经两年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5937所中小学的55837个班级,成为中小学生每日诵读和举办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料。

材料二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大爆荧屏,被誉为“综艺清流”。节目创作组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结合材料,就学校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两条具体措施。

 

(1)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往往污染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危害学生的成长。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通过特定的环境和活动才能影响人,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不通过教学实践等活动,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主动参与、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③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该观点也存在片面性。 (2)①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中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风貌;②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③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共建共享,调动人民群众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⑤推动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加深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①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③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 【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文化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评析这一观点。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出,本题可以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与媒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自觉和自信等角度思考分析。 (3)结合材料,就学校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两条具体措施。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火了。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

相比文字、图片、传统视频,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从明星、网红直播发展至今,不少普通市民也加入了网络直播大军。某知名大学的老教授通过直播平台讲授微积分,吸引了万人同时上课。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昆曲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让高大上的文化火起来;农业生产、教育课堂、国粹艺术等正能量内容纷纷走进直播间,为网络直播带来新内容、新活力。直播为各种“民间高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更多网民表达自我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网络主播为追求新奇的内容,以低俗内容作为吸睛手段,大打擦边球,甚至逾越法律底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我们对待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的正确态度。

(3)请你结合实际,就如何规范网络直播活动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查看答案

传统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底蕴。这种“符号”寄托着人们的乡愁,镌刻着民族记忆,不啻为一张张难以移易的“文化名片”。这表明传统地名文化 

①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记忆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根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之誉”,是先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活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01611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巩固和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②推广和传播了中华文化,彰显世界文化多样性

③促进和助推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④完善和丰富了国民认知,增强了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脚穿虎头鞋,身系红绸带,手举火炬棒,迎面奔跑而来,显得虎虎生威,又寓意着红红火火,映衬出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景象,从它的主题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可以绽放其独特魅力

B. 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

C.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 与流行元素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查看答案

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搜索和下载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这表明(  )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