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中国自古就由追求“精确”的传统,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着历朝历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如同诸子百家造就了中华民族思想天空的群星灿烂一样,工匠精神也曾造就我们民族的百业兴旺。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说明弘扬工匠精神对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作用。
某市政府围绕“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了实现让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目标,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在确保不增加新的污染基础上,实施生态系统修复重大工程,实现退耕还林、还湖;到2018年底,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市民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材料一
1978年和2016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对比
注: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是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之一。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更加健全。国家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深化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继续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推动重大专项科技突破。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了创新动力,天宫、蛟龙,天眼等一批振奋人心、世界瞩目的重大突破性成果相继问世;在超级计算机、3D打印、5G通信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了制高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科技体制改革为什么能够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三
国务院在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求,要做到“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坚持质量效率并重,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增强产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即“创新为本,高端引领”。
(3)结合材料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说明“创新为本、高端引领”的哲学依据。
黄旭华是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为国家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以身许国,曾经30年没回过老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核潜艇,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这说明了
①为国家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与家庭利益
③一个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建立这一制度,就是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公开透明,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这体现了
A. 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 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 要抓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经济具有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实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从哲学上看,上述对中国经济的分析
①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影响我国经济的各种因素
②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分析我国经济状况
③坚持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了解决目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方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