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斤6毛,现在一斤8分,新发农贸市场的大白菜价格坐了过山车”。这则消息里所说的6毛和8分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白菜价值的货币表现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C.反映了白菜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D.反映了白菜的供求状况,说明白菜处于卖方市场
2010年4月10日晚,“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中央演播大厅举行。据统计,这次募捐晚会共筹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广大捐赠者的善举启示我们,对于金钱( )
A. 要取之有道 B. 要用之有益 C. 要用之有度 D. 要视为财富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首善”陈光标提出,将自己在北京的一套房子赠与莫言,让
他不再为住房操心,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创作更多反映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来。据此回答题:
1.如果别墅赠与成功,那么,这处别墅
A.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使用价值
B. 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
C. 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D. 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用来交换的
2.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之后几天消费者纷纷去书店购买莫言作品,属于____消费心理。
A. 攀比心理
B. 求实心理
C. 从众心理
D. 求异心理
3.虽然书商进购莫言的书不少,不过积压的库存数目也不少,书商决定打折出售。可见,商品价格
①供求决定价格
②无论价格怎样波动,也不会背离价值太远
③供求影响价格
④随机波动,无规律可循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消费模式。
材料一 无桩共享单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最后1公里的出行问题,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许多便捷;更重要的是无桩共享单车让20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重回流行,也让垂暮的自行车制造业重整旗鼓。
材料二 作为新兴事物,缺乏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规范,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如摩拜单车、ofo小黄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无序竞争致使许多一线城市供给过剩,许多单车长期停放在路边无人问津;部分城市缺乏相应城市规划和骑行者违规停车造成的乱停乱放严重扰乱城市交通秩序;由于企业诚信和政府监管的缺失,部分单车企业卷押金跑路、消费者难以退回押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说明共享单车出现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怎样推动共享单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当前,收入分配不公是不平衡发展的表现之一,收入分配“不平衡”仍存在“两低”“四大”和“一突出”的现象。即“两低”是指居民收入比重和劳动保障比重偏低;“四大”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然偏大:“一突出”是指居民财产分布不公的问题非常突出。未来也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材料二 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还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某地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等措施,不断极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近五年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6.52亿元,投入易地扶贫搬迁66亿元,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42亿元,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3.5亿元。在各类扶贫资金使用上,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资金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扶贫,大幅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为扶贫攻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地财政是如何助推精准扶贫攻坚战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材料一 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的农耕文化发展空间萎缩,某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扎实推进。以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核心,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功能,组织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农耕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积极开展农耕文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利用现有乡村建筑,留住乡村记忆;扶持农耕题材影视剧、纪录片、微电影、网络剧创作,增强各族群众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材料二 农耕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光大农耕文化,不能墨守成规,而应着眼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鉴别,合理扬弃,并彰显农耕文化的时代特色,广泛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注重农耕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培养,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从而实现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说明该省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做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应如何实现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