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
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
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
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
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石城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涌莫愁。”莫愁村位于“世界长寿之乡”湖北钟祥,是湖北首个可以深度体验“地道乡土民俗、浪漫荆楚民艺、多元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各色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承大家、传统老式作坊和荆楚地方戏曲演艺等汇集于极具荆楚韵味的古市集和老街巷,为游客带来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别样旅游体验。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对古市老街等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被称为“清流”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给电视荧屏带来一阵清风和盎然春意,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某种沉睡的美好记忆。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只有经典的、流行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