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 “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B. “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C. “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D. “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
飞”对此,这样认识才是正确的
①“洲不行”和“阁不飞”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 “洲不行”和“阁不飞”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③“洲”和“阁”的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洲不行”和“阁不飞”是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7年1月6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迎来一位特殊选手——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百度大脑”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可以代替人脑
②“百度大脑”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百度大脑”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百度大脑”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近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学者公布了一份关于“性格稳定性与年龄变化”的调查。该研究显示,
人的性格在青年时期基本形成,中年时期基本稳定,50岁时最稳定的时候,步入老年后又逐渐衰退。
这表明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控制的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研究发现,情绪变化会引起强烈的身体感受,不同情绪在身体上形成的感受图形各不相同。然而,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身体情绪图却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这一发现佐证了( )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调节人的生理活动
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的生理基础
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④意识和物质现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漫画《考察回来》的做法没有
A. 按照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去探索事物的本质
B.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体现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D. 认识到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