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建立的“宝贝回家寻子网”,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截至2015年11月,8年来,“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这启示我们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②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③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生有导向作用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当前,人们对安乐死存在很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将安乐死视为自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与其让绝症病人在痛苦中挣扎,不如让他们有尊严地死去。出现两种不同认识的原因在于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很难形成相同的价值判断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不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④价值判断受到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016年年末上映的美国电影《血战钢锯岭》与中国电影《铁道飞虎》,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凭借爱国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在面对生与死、利与义时做出正确抉择,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自我牺牲。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坚持唯物辩证法前提,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矛盾
③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以及人生的重要向导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7年2月9日,公安部召开全国户籍制度改革专题视频培训会,强调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他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实现市民梦。这一改革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②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遵从群众意愿,完全破除旧体制制约 ④通过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
①源于人们对经济社会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认识永无止境
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改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民日报》2017年元旦献词指出,我们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也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①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群众创造历史,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