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免税到个税调整,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基本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从最低的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等,收入分配改革已在路上。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发展是同步的
④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有人认为,“乡愁”其实是从乡间走到城里的那个群体在“愁乡”,他们不光“愁乡”,还因找不到融入感而“愁城”;“乡愁”因“城愁”而生,“愁城”因“愁乡”而起。这表明
A.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决定了烦恼的产生
B.特点鲜明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非实践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无非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财政部长楼继伟撰文指出,我国要防止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实际情况,超出财政承受能力,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提高保障待遇水平,避免重蹈一些国家陷入“高福利陷阱”的覆辙。文章的观点
①表明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强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正确认识其价值 ③要求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 ④体现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又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有专家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是我们必须转变单纯以GDP的增长来衡量发展这样的观念,要倡导节约、拒绝奢华,珍惜公共财富,创造基于科技创新的新兴财富的价值观。这种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的
② 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现实的改造世界
③ 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④ 引导我国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人民群众是信用建设的主体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这种观点
A. 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 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