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
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虐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强调,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察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鼓励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完善精流配送网络,促进快速业健康发展。活跃二手车市场,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在消费理念引导上的新变化。
“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6年名副其实的高频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首先契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将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实现人生梦想、展示人生价值,对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结合材料阐述我国为何要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
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以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
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联和第九次作协代表大会上指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也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这要求文学家、艺术家
①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结合历史事实创作文艺作品
②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文艺创作
③尊重历史事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的历史
④展开合理想象,以此作为根本出发点进行文艺创作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黑白不容颠倒,是非不容混淆。2016年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地区》白皮书,重申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和政策,强调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确立的。材料告诉我们( )
①真理标志客观与主观要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④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