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A. 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B. 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C. 意识是把主观和客观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D. 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学新歌学乐器有助于扩展记忆,开发右脑;经常运用心算来处理和记忆数字有助于开发左脑。人体左右器官是有区别的,掌握并有效利用“左右法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体现了
A.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B. 实践可以把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C.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认识并发现真理
D.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今年6月,《Nature》杂志头版刊登: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升空整整10个月之后首次实现上千公里量子纠缠,中国科学家通过“墨子号”卫星用严格的科学实证,回答了近百年前使爱因斯坦百思不解的“量子纠缠现象”。这表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终极性 ②复杂事物其本质的暴露是个自然的过程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真正的哲学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②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③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
D. 客观唯心主义,运动具有绝对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两个人在沙滩上散步,海风吹过,一块石头从沙子中凸现出来。一个人说:“多么神奇的石头!它一直在这儿,而我们今天才发现它。”另一个人说:“我们无数次走过这里,从没有看见它,它以前从来就不存在!今天发现了它,从此它就在这儿了!”两人就此开始了长久的争论。两人的争论涉及
①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
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划分标准的问题
③人与世界相互关系中的首要问题
④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关系的问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