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对孩子讲到: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有意义、有时间工作的能力,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尊严,你就有成就感。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段话是强调( )
A. 思维方式和思考深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 良好的文化素养优化人的生活态度
C. 用功读书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D. 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特定功能,是为了提高人的成就感和尊严感
一辆飞鸽牌28寸老式自行车、一台破旧的缝纫机、一张褶皱的老粮票……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和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们的积极响应。老物件也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并被认为是“近年来尺度最大的反腐剧”。年轻人交往的需要,直接推动了这部剧走红。以至于有人说:不看《人民的名义》,已经没法跟人聊天了。从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到以各种人物搭档偏好为分类的“粉丝团”,年轻人通过剧作细节的标签化,分享自身的价值观念。这种分享甚至超越年龄层,成为年轻人与父母长辈、领导上司之间沟通的一个契机。这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的需要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政治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孕育而来的,时间的积累增添了它的厚度,但并未将它与当下隔绝开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引发的古诗词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承续,正在成为时代的共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朗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共课。这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此有人提出两种观点,一方面我们要保留传统文化、传统习俗里面具有生命力的内容,传统文化进课堂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毕竟是过去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不相适应的内容日益突显,因此不必过多强调继承传统文化,而更应该注重文化的创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你认为是应该强调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应该注重文化创新。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指导当前社会发展。
(3)作为青年学生,请以“中华文化”为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并简要说明活动的目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至5月,由环保部牵头成立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西省等七省、直辖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8月完成督查反馈。七省、直辖市根据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于2017年12月18日对外公布。
整改措施主要包括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攻坚战,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整改方案还细化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基本做到了可检查、可考核、可问责。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对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调查问题结果进行审核,并实时组织公开。同时持续督促地方利用省级电视台、省级党报、省级人民政府网站为载体,公开督察整改工作信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能够对七省、直辖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的原因并说明中央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对地方政府工作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各种要素在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偶尔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潜在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的新方位,需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有专家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解决各个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补充供给短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并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