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古代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把...

古代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蜾的认识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③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认识的过程的理解。本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中强调古人的认识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故①不符合题意;人们通过间接途径获得的认识也可以具有真理性,排除③;通过人们对蜾赢的错误认识,可见人们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过程会有反复性,故②正确;材料体现了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故④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9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落成启用。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将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科学实验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写过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

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这是因为

A. 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    B.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C.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 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

 

查看答案

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

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C望梅确实能止渴

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

 

查看答案

两会期间,某全国人大代表如是说“把经济增长的目标略微调低,适应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体现了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与“稳中求进”相同的哲理是(   )

A. 病树前头万木春    B. 经济发展顺应自然

C. 一切皆出自艰辛    D. 乡音无改鬓毛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