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说明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信息技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古代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蜾的认识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③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落成启用。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将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科学实验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写过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②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
③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④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④
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这是因为
A. 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 B.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C.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 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
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
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C.“望梅”确实能“止渴”
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