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等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
A.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由思想运动推动的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教育推动文化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②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除
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同时保留其基本特征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多年,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以“感受中国”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6月24日在悉尼举行。在开幕式演出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及其团队将带来现代舞表演《云南映象》,演出以极富感染力的舞蹈语言,向澳大利亚人民展示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风情画卷。为中澳人文交流再添浓墨重彩,给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动力。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年”的举办是中澳两国( )
①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最重要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节日各有不同,也有共同点。下列对民族节日认识错误的是( )
A.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 民族的差异就是民族节日的差异
D.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从2005年起,江苏省将把教育普及率作为各地全面实现小康的核心指标,像人均GDP纳入考核体系,建立真正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上述做法的依据是()
A. 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B. 文化有时也能决定政治
C. 只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