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中的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意识活动与客观物质之间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 意识具有能动性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下面漫画中的大学生“村官”
A. 不知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不懂得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C. 忽视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背离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 人会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 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完成“神舟七号”任务之后,我国将要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然后再研制发射空间实验室。在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之后,中国将走向星际空间更遥远的地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A. 可控性 B.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性 D. 客观物质性
2.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再到“天宫一号”,中国的航天人正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这充分说明
A.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规律是客观的
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W3C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体现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