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传统文化的灭亡,比亡国还可怕。如果亡了国,文化存在,还有复兴的一天;可是文化亡...

“传统文化的灭亡,比亡国还可怕。如果亡了国,文化存在,还有复兴的一天;可是文化亡了,永远就不能复兴了。”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

A.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 传统文化是国家兴亡的关键,不能更改

C. 传统的就是优秀的,就是适合国家发展的

D.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A 【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对于一个民族而,国亡可复,但文化亡则民族亡。A正确;传统文化对国家兴亡具有重要作用,但将其视为“关键”夸大的传统文化的作用。B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A。 表现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特点 ①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②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③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现实价值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态度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③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    )

A. 商贸活动    B. 教育    C. 人口迁徙    D. 口语传播

 

查看答案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而今,中国以“天宫”为探索太空的航天器命名,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点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继承性,它们分别属于       的继承。

A.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传统文艺

B.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C.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习俗

D.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文艺  

 

查看答案

随着全民微时代的到来,一些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等应运而生……随后“微”文化现象迅速蔓延,改变着人们生活。微文化(    )

A.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 意味着旧传媒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C. 以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特点推动了文化传播

D. 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因为(    )

A.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就是文化交流的过程

B. 文化交流有利于思想沟通和消除隔阂

C. 经济全球化使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思想交流有利于使各国文化保持相对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