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 客观实际    B. 诗人大脑的产物    C. 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 诗人的主观想象

2.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A. 认识事物的需要    B. 思维习惯的不同    C. 改造世界的需要    D. 审美情趣不同

 

1.C 2.A 【解析】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本题以王安石和柳宗元诗中的“绿”词性不同为背景材料,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等知识。同是一个“绿”,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词性虽然不同,但都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诗人认识事物的需要,是艺术的加工,一个给人以动感,一个给人以沉静,让人享受到中华诗词之美。 1.前后两个“绿”字,虽然词性不同,意思有所差别,但它既不是客观实际本身,也不是诗人大脑的产物或主观想象,而是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是能动的反映,C项说法正确;AB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2.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需要,体现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主选择性,A项符合题意;这样用词是有用意的,并非思维习惯的不同,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认识世界,不涉及改造世界,C项与题意不符;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需要,而并非审美情趣不同,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完成下面小题

1.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 “语不惊人死不休”    B. 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 出奇制胜    D. 写出好文章

2.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A. 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 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 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 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查看答案

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A. 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 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 必须亲身实践    D. 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查看答案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完成下面小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 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

A. 是对认识的发展    B. 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 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 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八荣八耻”等新名词不断出现。随着这些新名词的高频率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老人到孩子,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以来,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严重地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形式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的历程,不得不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