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题。

1.这首诗主要说明(

A.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 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2.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 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1.D 2.C 【解析】认识差异性的原因非常复杂,主客观因素都有,有客体如认识对象的复杂性,有客观条件如认识工具手段,有主体因素,如认识主体的能力,知识,立场,思维水平,方法等。 本题以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背景材料,考查认识的差异性、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等知识。同样一个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持的立场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因此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坚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站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同样是庐山,由于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出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使得意识具有差异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意识的反作用,A项与题意不符;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B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意识的差异性,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2.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呢?正如诗人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会出现差异,因此看问题一定要全面,防止片面性,“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与诗句意思相近,C项符合题意;A项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B项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D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

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 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查看答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查看答案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________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查看答案

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

A. 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 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 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2.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A. 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 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 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 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