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化生活》知识,下列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技、语言、体育等活动属于文化范畴
②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③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文化
④文化就是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工作者践行这一核心价值观,就要
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②重视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④创造出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精神生活的期待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来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不忘本来”主要是指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积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③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好的榭筑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年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的。
(3)在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的时刻,某班以“教育公正平”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保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率众之基。
十九大报告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