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严重后果,最终形成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理念”;由于人们的努力,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特别是一些人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催生了绿色产业大发展;今天,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经济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人们转变了经济发展观念,环境保护催生了绿色产业大发展。 (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解析】本题以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即可。故本题考生着重可以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以及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成本降低,互联网和出租车行业的融合——网约车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2012年,中国选择网约车的人只有0.13亿,2016年,这个教字已经达到4.13亿。网约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在特定场景下叫车难的问题,甚至因为速度快、车况好、服务优而成为许多人出行首选。但是网约车也存在运营安全风险、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不公平竞争等问題。对待网约车既不能一放了之,也不能一禁了之。一放了之,是管理不负责任的表现;一禁了之,是背离市场规律的表现。这两者皆不可取,正确之道就是“鼓励+规范”。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为政府“鼓励+规范”网约车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福建文化底蕴深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倡导全民读书对于推动书香福建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据调查数据显示,福建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偏重书籍的实用性,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

请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评析全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

 

查看答案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7年3月27日—4月4日云南发生7次3级以上地震,其中5级以上一次,引起了民众的恐慌。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 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科学家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查看答案

一部《人民的名义》掀起了全民反腐的热潮,腐败成为全社会深恶痛绝的弊病。有人以韩非子的话“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来形容党员干部腐败对党和国家的危害。这说明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我国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带出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局面,达到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和落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享发展。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