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国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通过多种实际举措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政治经济等各项权利的实现。这表明( )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生存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
③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②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③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④公民享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制造业如何践行制造强国战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5日在北京会见了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习近平表示,此次会议以“重塑丝绸之路,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深入交流对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相信这次专题会议将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谈谈亚洲各国重视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原貌。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真实地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们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原因。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严重后果,最终形成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理念”;由于人们的努力,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特别是一些人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催生了绿色产业大发展;今天,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