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个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几经修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从最初的800元提高到3500元。然而,受物价、住房、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居民家庭的生活成本较高,个人所得税负担仍然较重,因此,修改完善个人所得税法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财政部部长在2017年“两会”期间表示,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但个税改革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牵扯面非常广,需要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因此,个税改革必须集思广益、稳步推进,求取满足社会各群体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不断修改完善个人所得税法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剩益的立场上”的知识,分析个税改革如何求取满足社会各群体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也应该不断修改完善,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个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和谐;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修改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个税改革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②个税改革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③个税改革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解析】本题以个人所得税法的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我国不断修改完善个人所得税法的必要性,考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也应该不断修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不断修改完善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和谐;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修改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个税改革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个税改革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个税改革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等角度进行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本次教材变更消息公布后,“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 成为中国网络热议的焦点。有人认为:“增加一些古典诗歌名篇还是好的,中小学的时候多学些,有助于国人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的底蕴。” 也有部分网友担忧:“文言文比例增长后将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而低年级学生难以理解古文的含义。” 某古典汉语研究学者认为,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人生第一个汲取阶段,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学习能力较强,此时适当引入一些古文教育,可以为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和涉猎打下良好基础。当然,文言文的学习吸收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1)运用矛盾分析法,结合材料指出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上述变化。

(2)运用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知识,为研究学者的观点提供理论支撑。

 

查看答案

(8分)201771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了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但风险与挑战一直相伴而行,问题矛盾始终存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仍然不可避免的有些许杂音。又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改革使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取这话好复杂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反映到人们对改革问题的态度上,就是得利大者赞成,得利小者默然,不得利或失利者则坚决反对。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 有关知识,分析改革不可避免的存在杂音,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这意味着我们决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塞罕坝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并运用“文化的作用”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意义。

 

查看答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精神

①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件

②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是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致胜法宝、决定因素

④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种渗透在“中国梦”中的民族情感

①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②确保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③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是我们应对各种思想文化激荡的“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