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正式开幕。当晚,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与杭州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等演出团体在西湖之上为参会的各国领导人及夫人献上了一场展现江南风情,彰显中国气派,弘扬世界大同的《最忆是杭州》大型水上情景交响音乐会。这场盛会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C20峰会文艺晚会之所以能惊艳世界,让世界人民惊叹,其原因来自于节目的选取的丰富内涵。在此次演出过程中,导演选取节目更具多样,一方面中国的节目倾向诗风,如《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等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更是世界名曲,也是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再者就是西方著名歌舞节目《天鹅湖》第一次在水面舞台上演出,第一次出现在这样的舞台上,同时还有《欢乐颂>世界名曲在节目内出现,让中西文化在此时更是珠联碧合,让人大饱眼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最忆是杭州》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天时人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目。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从祭天祭祖的习俗。同时,因为时间和两方圣诞节相近,所以每到冬至与圣诞节期间,关于中西方文化影响的讨论便不绝于耳,而有人大代表甚至认为,应该效仿古时把冬至节归为法定节假日,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冬至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
2017年12月26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蓝皮书:中阿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该书是第—部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蓝皮书。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贸、科技、学术、旅游、民俗、出版传媒、广播影视、饮食等领域,开创了中阿文化交流全面合作的新局面,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构建相互尊重、广泛交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而纵观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长期以来的文化交,呈现出以下特点:交流日趋频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原因。
2017年12月15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正式公布。而奥运会徽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就奥运会筹备工作向记者表示,冬奥会的申办,使国民拥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了解原本相对陌生的冰雪项目,从思想上更加接受这一运动,促进冰雪运动在国内大众中的普及和推广。另外,据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相关数据估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涉及的冰雪运动带动的其他关联产业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由此可见冬奥会的举办对北京乃至中国而言的非凡意义。而为了更好的迎接5年后冬奥会的召开,组委会正抓紧推进三个赛区的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重点项目也在顺利开展。
张建东表示,组委会将进一步加快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力争在冬奥会上各个国家代表团面前展现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更加开放、进步、文明的周家形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的召开的文化意义。
近年来,W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精心打造“名家论坛”,邀请梁晓声、易中天、李培根等一大批名流大家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开阔了文化视野。这说明该市政府( )
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
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