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自幼学习书法、国画,后来又留学日本、法国。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他的画作《愚公移山》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该画在构图和笔墨色彩技法上,利用了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又融汇了素描的造型准确,以前无古人的独创形式表现了主题。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徐悲鸿是如何在绘画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徐悲鸿的绘画创作离不开他的生活实践,他的画作也准确地反映着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期望。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徐悲鸿自幼学习书法、国画,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又不拘泥于传统画法,他借助西方艺术手法革新和发展了中国画。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徐悲鸿先后留学日本、法国,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④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继承和发展中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交流和借鉴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解析】本题以悲鸿在绘画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设问指向徐悲鸿是如何在绘画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实际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继承和发展中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交流和借鉴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徐悲鸿的创作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多元地解答问题,不应以一家之言作为标准答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自1961年首版诞生以来,《十万个为什么》就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持续、广泛的关注,一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的主流担当者。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亮点,其中一个是不设标准答案,以往几版从单一的角度解答,难免给读者标准答案的感觉,新版则汇集了多家观点,使答案更开放、更多元。比如关于恐龙灭绝问题,不仅告诉孩子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行星撞地球之说,还告诉孩子们火山喷发、气温降低等答案。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为什么”,在新版中至少占了十分之一。 

材料二   2016年,中宣部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

 

查看答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 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 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 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 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 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 梦的意义。

 

查看答案

201611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已成为老黄历”, 其作为文化遗产已没有价值。对此,你可以选择以下观点加以反驳

①“二十四节气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二十四节气展示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二十四节气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时而变、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

①中医药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 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