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刻。以下对习总书记所引经典名句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要处理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历经对一根神秘人腿骨化石的数年研究,中澳古人类学家用碳-14等测定法把化石主人生存年代定位为1.4万年前生活在云南蒙自的马鹿洞人。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一直生存到距现代人最近的古人种,很可能是一个史前全新人种。该研究具有
①自觉选择性,确定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是其最终目的
②社会历史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③客观物质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直接现实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最终将由科学实验确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文)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④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漫画《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
A. 人在生存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
B.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
C.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中
①把一切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具有形而上学性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作为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宥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姥紫嫣红,那浩渺烟波、重峦叠嶂。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这说明
①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们可以通过“思维的眼睛”,给客观世界打上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③人体感官,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④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是无限地向前发展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