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天寒地坼的冬季,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从这一写作手法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事物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具体分析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在高三高强度的题海训练中,我们要做到旧题新做和新题旧做的统一。“旧题新做”就是考试中遇到以前做过的题,一定要注意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所谓“新题旧做”就是看起来从没见过的题,一定有以往旧题的经验可以借鉴。以下与该种观点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②小时侯,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③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④希望如火,失望如烟。生活往往一边点着火,一边冒着烟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在认真总结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11月4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一做法
①遵循了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秩序
②体现了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追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循环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虚实作为一对相反而又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譬如齐白石的《虾》(下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列选项强调“虚实相生”的有( )
①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
②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③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④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却假装知道;很多事情我们知道,却假装不知道;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却假装很开心。”这意味着
①“知道”和“不知道”之间不存在任何统一性,无法相容
②“开心”和“不开心”之间的差异性是存在的,客观绝对
③“假装开心”不是真的“开心”,假象难以表现事物本质
④“假装知道”以非正面的形式表达出“不知道”的真情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如图漫画《庇护》,启示我们不要( )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