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提高文化竞争力,就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材料二 如何连通古今、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最难的一关,也是最需要的一环。由中宣部等部门支持和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把那些具有代表性、富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经典选取出来,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和智慧,吸取历史的经验,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2)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理解。
(3)学校艺术节即将到来,请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策划两项具体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形式和活动标题。(示例:演讲、朗诵比赛——弘扬中华文化,绽放多彩年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提高质量意识。只有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再次,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中,市场主体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只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形成市场竞争力。
材料三2017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就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经济建议。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三个必然”的政治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论断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反对均衡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对我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
④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分层走班”教学的试点。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使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状况基本相当的学生“走”到一起,更有利于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一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②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下列诗句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合的是
①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②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③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上述方针的唯物论依据是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B.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C.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