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春节前夕,某同学接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短信提醒,引起了他对“禁放”的关注,他联系了...

春节前夕,某同学接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短信提醒,引起了他对“禁放”的关注,他联系了几位好友,共同对此开展研究,下面是讨论记录:

甲同学:这几年春节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面临严峻挑战,这是我根据查找到的数据绘制的一张图表。

如图

由图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燃放烟花爆竹与PM2.5的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②________关系。

乙同学:今年的“禁放令”不是首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经颁布实施过。下面是我查找并整理的有关政策变化过程的资料。

第一阶段:初次“禁放”

1993年7月,北京市针对“禁放”问题公开征求意见,经多数市民赞成后,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城八区为禁放区。

第二阶段:实行“禁改限”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后,每年春节期间,禁放区内违规燃放愈加严重,禁放法规形同虚设。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议案,呼吁实行“禁改限”。从列入立法规划到立法调研、征求民意,再到最终表决通过,历时两年多。

第三阶段:恢复“禁放”

2012年除夕,北京空气质量急转直下,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先后建议恢复“禁放令”。市政府法制办公开向社会征求修订意见,在收到的意见建议中,支持禁放的意见占83.1%。在全面、充分地调查和论证基础上,2017年 12月1日,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出台,明确规定五环路以内(含五环路)区域为禁放区。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尽管从“禁放”到“禁改限”,再到恢复“禁放”,政策在不断的调整,但整个决策过程是一个_________③________过程,这种决策方式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正月初五刚过,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发表了《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对市民自觉遵守规定的行为,表示感谢。其中对“禁放令”的收效做出了定量描述:

“……‘鞭炮不放,年味不减’。除夕夜间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52.8%,正月初一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77.1%;正月初一至初五,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情比上年同期下降73.4%,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人员数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1.7%;城六区清理烟花爆竹残屑量比上年同期下降89.4%。……”

我来总结一下,从效果上看,这项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我来补充一下,促使市民支持这一政策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广大市民或选择外出旅游过年,或逛庙会、品小吃、赏民俗、学民艺,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共享浓浓的“年味儿”,较好地处理了_____⑥______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同时作为民俗来讲,它们与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是_____⑦______关系;再比如,市民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了更切身的感受,理念更加科学……,对!这就是《经济生活》中所提到中的“____⑧____”消费观。

(1)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2)还有同学说:“我非常认同政府的‘禁放令’,但爆竹声声留给我美好的记忆,传统习俗的魅力挥之不去。”应如何处理传统习俗和现代生活的关系,请你提出一条具体建议,并说明理由。

 

(1)①从白天至入夜,PM2.5数值逐渐增加,零点时增加幅度突然提升,后虽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 ②正相关关系 ③民主决策 ④有利于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公民了解决策内容,自觉遵守。 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树立了政府的威信 ⑥传统文化 ⑦替代 ⑧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 (2)示例:鞭炮生产企业生产无污染的电子鞭炮。理由:略 【解析】(1)本题要求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积累生活经验,还需要有一定的描述和概括能力。可根据问题导向及所提供了各种信息,做出分析判断,从①到⑧依次为: ①要看懂图示:从白天至入夜,PM2.5数值逐渐增加,零点时增加幅度突然提升,后虽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 ②能看出属于正相关关系 ③属于民主决策 ④属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利于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公民了解决策内容,自觉遵守。 ⑤属于效果和作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树立了政府的威信 ⑥需要概括出:传统文化 ⑦需要概括出:替代 ⑧需要归纳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 (2)本题要求就如何处理传统习俗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提出一条具体建议,并说明理由。 传统的爆竹污染环境,已不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但爆竹声声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传统习俗的魅力却挥之不去,为让这一美好的记忆长久下去,让数千年的传统习俗传承下去,可建议推出无污染的电子鞭炮,理由可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说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材料一: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失血”“贫血”。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7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

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问题。

材料二:城镇化是由传统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要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

逆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城镇往农村回流的现象。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同时,也要让留在农村的老年人找到归宿。

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要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做好。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关系。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使人民群众产生“获得感”。

表现

解决措施

理论依据

全国农村有26.1%的村生活垃圾、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38.1%的村村内主要道路没有路灯。

示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示例:财政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分别高达农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

2016年,中国农业劳动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76%,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5%。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西方福利制度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时间

阶段

基本事实

19世纪

萌芽阶段

西方国家面对劳资矛盾尖锐,工人运动不断爆发的状况,相继建立了有限的社会福利制度,如德国《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等。

二战——20世纪70年代

成熟普及阶段

欧洲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普遍建立了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个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20世纪70年代以后

改革阶段

西方经济发展再次进入产能过剩、资本集中、经济增速下降的经济周期。各国纷纷推动以削减税收、削减福利、放松对资本的管制为主要特点的改革,普遍削减对福利的支出,并推动社会事业市场化、商业化。

 

依据上述事实可以做出的正确判断是

A. 西方福利制度有效地解决了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B. 西方福利制度的建立深受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C. 西方福利制度的普及是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实践中的运用

D. 西方福利制度实施中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查看答案

为进一步缓解“入园难”问题,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办园质量,北京市级财政将补贴幼儿园办园成本。其中,市财政将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学位给予一次性补助,标准为生均10000元。北京市的做法会导致

A. 通过财政补贴促进教育公平

B. 公共物品全部由政府提供

C. 消除幼儿教育中市场调节的不足

D. 北京市财政达到收支平衡

 

查看答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此项政策出台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①增强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

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③城镇居民生活成本不断降低

④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更加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以支付宝、微信转账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带给人们全新的消费体验,真正实现了“出门不用带钱包,一只手机走天下”。在国外“中国式支付”也随处可见,成为当地消费者支付的新潮流。上述材料说明

①支付宝和微信转账功能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②扫码支付改变了人们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③“中国式支付”走出国门,引领世界潮流

④“中国式支付”减少了交易中现金的使用,方便快捷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