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91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2%,与人均GDP同等水平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消费比例也明显偏低,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这就需要我们政府
①发展经济建设,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
②引领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
④发展喜闻乐见文化,提供大众文化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文就是东亚的通用文字,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都曾经长期使用汉字。今天,在中国复兴的推动下,“汉语热”又在世界兴起,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问,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还表演了背唐诗和唱中文歌曲。
在哈萨克斯坦,全国总人口才1700万,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就有1万多人。在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受欢迎,就业情况良好。在巴基斯坦,汉语学得好的巴基斯坦人,常常被当做“香饽饽”招进中国公司。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展的汉语教学活动已开花结果。汉语成为助推经济合作的润滑剂,更是中外民众心曼的文化桥。
“汉语热”成为垒球潮流,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交流的增加。二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中国儒家传递“和”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强调“和则强、孤则弱”、“一花独放不是喜,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而不同、多元包客的价值观,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共鸣和认同。三是政府层面积极推进各种艺术节、旅游年、国家年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汉语热”在世界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说明“汉语热”兴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相互联系。
(3)作为青年学生就如何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两条具体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材料一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占据大量厂房、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效益的“僵尸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过分看重和名目繁多的产业扶持政策存在,使得当前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对此,相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应运用市场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涉困企业进行差异化处置,有效解决经济转型期“僵尸企业”挤占要素资源、扭曲市场信号的问题。
材料二 某省政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加快淘汰煤炭、钢铁、水泥、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扭亏无望企业主动退出,实现市场出清。分类有序处置,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妥善安置好职工,保障其基本生活,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因,并说明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处置这些企业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该省政府是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要
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不断推进改革,以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扬帆未来,我们心手相牵!”2017年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扬帆未来》,在厦门隆重举行。这是一台兼具中国闽南特色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文艺晚会,欢迎金砖各国贵宾。晚会构思巧妙,南音、戏曲、木偶等古老元素始终贯穿于晚会中;设计极有创新,向世界完美展示了独特的闽南文化。以充满闽南特色、世界语言,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又与西方文艺表现形式相融合,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欢迎和高度好评。这说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传统现代交织共存、中西文化兼容并包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11月11日,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设立监察委员会,该机构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和国家决定设立监察委员会
①旨在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②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③有利于杜绝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现象
④彰显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