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画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区看待事物,所画的只是立体的一面。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则以立体的方式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开创了油画的新境界,使立体主义绘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说明
A. 文化创新促使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 B.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D.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说法有
A. 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国家硬实力
B. 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文化核心素养
C. 信仰文化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主导力量
D. 信仰文化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在遭遇家庭和家族事业的诸多变故和挫折时,却逆境生存,将濒临倾覆的家族产业重振的奋斗故事。这部电视剧将发生在我省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幕,极大鼓舞了当代年轻人的斗志。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我国目前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91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2%,与人均GDP同等水平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消费比例也明显偏低,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这就需要我们政府
①发展经济建设,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
②引领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
④发展喜闻乐见文化,提供大众文化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文就是东亚的通用文字,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都曾经长期使用汉字。今天,在中国复兴的推动下,“汉语热”又在世界兴起,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问,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还表演了背唐诗和唱中文歌曲。
在哈萨克斯坦,全国总人口才1700万,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就有1万多人。在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受欢迎,就业情况良好。在巴基斯坦,汉语学得好的巴基斯坦人,常常被当做“香饽饽”招进中国公司。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展的汉语教学活动已开花结果。汉语成为助推经济合作的润滑剂,更是中外民众心曼的文化桥。
“汉语热”成为垒球潮流,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交流的增加。二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中国儒家传递“和”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强调“和则强、孤则弱”、“一花独放不是喜,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而不同、多元包客的价值观,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共鸣和认同。三是政府层面积极推进各种艺术节、旅游年、国家年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汉语热”在世界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说明“汉语热”兴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相互联系。
(3)作为青年学生就如何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两条具体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材料一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占据大量厂房、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效益的“僵尸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过分看重和名目繁多的产业扶持政策存在,使得当前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对此,相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应运用市场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涉困企业进行差异化处置,有效解决经济转型期“僵尸企业”挤占要素资源、扭曲市场信号的问题。
材料二 某省政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加快淘汰煤炭、钢铁、水泥、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扭亏无望企业主动退出,实现市场出清。分类有序处置,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妥善安置好职工,保障其基本生活,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因,并说明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处置这些企业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该省政府是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