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哪里?我想,中国在屈夫子的峨冠中,在太史公的竹简中,在李太白的潇洒诗篇中,在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里,在黄土高原的秦腔怒吼中,在江南小桥的吴依软语中,在谭嗣同的琴里,在梅兰芳的戏里……这说明
①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②个性决定共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④共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个性依赖共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 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下列说法体现这哲学观点的是
A. 有时候,缺撼也是一种美丽,随性也能怡情
B.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C.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竞赛,一步步坚持才能走到终点
D. 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说明你挂了
“互联网+小龙虾”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微信下单、第三方物流跑腿送虾、某电商平台上线加热即食的小龙虾产品……新的销售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吃货的关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敢于改造联系的客观性,勇于创新
②要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与时俱进
③学会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
④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只有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才能成为真理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的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要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推翻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