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论述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隔36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材料一 我国每年有20多亿吨的生活垃圾需要清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过去人们单纯地认为,“集中填埋是处理垃圾的最佳方式”。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极少部分垃圾才需要填埋,垃圾分类处理可以让大部分垃圾变为再生资源,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取得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效益。
材料二 一直以来,我国在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然而从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调查显示,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是成为造成此项工作推进困难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说明发达国家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2)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人们的价值选择往往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
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