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哲学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取得伟大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写进了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相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时代的?

 

(1)任何哲学部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的内容源于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决胜阶段提出的新的指导思想。 (2)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时代向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习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这个伟大时代的思想精华。 (3)真正的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立让人们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起点上,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4)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咧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新目标新征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写进了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时代精神的精华”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时代的。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立春伊始,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一一《感动中国》节目如期播出。十位年度人物,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传递着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

面对千度烈焰,王锋在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无私无畏的生命赞歌;面对战机故障,张超在4.4秒的抉择中,用生命完成一个军人最后的使命,弥留之际依然执着“我还能不能飞”……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之所以能够‘憩动中国”,正在于无论是如涓涓细流的漫长坚守,还是惊天动地的辉煌瞬间,他们所迸发出令人震撼的力量,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

无数涓涓细流,最终汇h蜿蜒水道,奔向大江大海。“感动中国”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1)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描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所传递的“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

(2)指出材料中的两位“感动中国”人物的英雄事迹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入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和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贯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礼之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和征服自然,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有人根据礼文化的发展得出一个结论:在现实生活中,要弘扬传统文化,须遵礼守义。请你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对这一结论进行评析。

 

查看答案

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相信佛家的因果循环,曾与范缜辩论。萧子良质问范缜:“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缜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 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两人辩论的实质是

①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           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③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       ④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斗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俗语或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掩耳盗铃③心静则凉    ④依胡芦画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哲人逝已远,古道照颜色。孟子留下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经典名言。下列哲人名言蕴含的哲理与其相同的是

A. 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

B.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C.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D. 欧布里德——“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