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稳中求进”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确定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强调“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下列关于“稳”与“进”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稳”与“进”相互区别,“稳”是前提,“进”是目标
②“稳”与“进”相互统一,“稳”是量变,“进”是质变
③“稳”与“进”相辅相成,“进”可以巩固提升“稳”的水平
④“稳”与“进”相得益彰,“稳”是“进”的方向和质量保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 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
①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 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矛盾的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 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哲学角度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以下正确的是( )
①“二十四节气”是对古代社会生活的概括和总结
②“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二十四节气”彰显了中国人自然观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④“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具体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
①源于人们对经济社会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认识永无止境
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改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08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10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
①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②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③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