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为媒体产业带来颠覆性改变。印刷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为媒体产业带来颠覆性改变。印刷术的发明,让报纸、杂志成为读者获取资讯的形式,并流传至今。PC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流行,让大家习惯用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目前还是大家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流行,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制造和内容传播的门槛,信息接触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门户推送到搜索提取再到自媒体的跟随。自媒体的流行也将对原来的报纸杂志、甚至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产生冲击。现实面前,传统媒体要生存甚至壮大只有一条捷径可走——与新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一定会有部分传统媒体被淘汰,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传统媒体变得更强大。

自媒体既丰富了大众的表达渠道,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哗众取宠,消费名人,挑逗大众情绪,迷恋尖叫效应,甚至造谣传谣、恶意诽谤……有评论指出,自媒体不是自留地,你可以挥拳,须止于别人鼻尖。

(1)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依据。

(2)正确利用自媒体,需要加强公民道德自律。请你对网友提出两条建议。

 

(1)①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新兴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辩证否定,是媒体形式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新兴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又在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其实质是“扬弃”。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特色和优势,要形成互补,融合发展。 (2)示例:在网络中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用正确意识指导网络行为等。 【解析】本题以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为媒体产业带来颠覆性改变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依据。本题属于依据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故主要可以从辩证否定观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以及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提两条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网络中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用正确意识指导网络行为等。   辩证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是“扬弃” 是联系与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 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在处理国内外复杂问题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改革方法论智慧。

强化战略思维——党中央以战略思维、战略眼光审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无不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审大势、观大局、抓大事的宏大战略思维。

树立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中央坚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出实招、破瓶颈,逐步推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

坚持精准发力——在脱贫攻坚方面,坚持因户施策、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

注重久久为功——党中央强调,抓任何工作都要有一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环紧扣一环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改革方法论的科学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年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的。

 

查看答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②“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 

③质变是量变的前提,量变是质变的结果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