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

材料一 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例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它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强化企业防治污染责任,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制度。2014年11月1日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它进一步拓宽了“民告官”的法律渠道,扩大了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行政诉讼制度长期存在的“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2015年3日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它进一步明确了无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材料二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如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全国人大针对环境保护法、行政诉讼法、立法法等法律的实践中逐渐发现旧的法律的局限性,所以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法律,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法律也需要不断修改。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法律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4)总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所以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法律,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法律制度。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切入点是一、二中法律的修改,题型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即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并结合材料来组织答案即可,要注意材料和知识相结合,切忌知识和材料两张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

(2)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

网友甲: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途径,关乎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认真吸收一切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网友乙: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会学生做人始终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我们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过程。

网友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核心素养是关键。教育必须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

简述“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的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

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学习《文化生活》课程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他们对搜集到的下列材料进行分组讨论。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以《诗经·大雅·荡》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诫人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 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材料二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1)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一讨论了这样的问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2)第二小组同学根据材料二探究了这样的问题:在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查看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七绝诗千百年来传诵不衰。而今许多人巧用标点将这首诗加以解构并改编为三言诗、短剧等。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事物内部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前提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认识的反复性

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功能的变化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秸秆是玉米、油菜等的副产品。传统的秸秆——焚烧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空气,增加雾霾,还影响交通。2014年,河北农民发明了秸秆——发酵——菌棒——生物质燃料的处理方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河北农民对秸秆处理方式的这一创新再次证明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要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矛盾双方的对立不是绝对的,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矛盾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性,要善于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积极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