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

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体现了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古琴艺术,使其转化为人的精神力量;“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体现了通过古琴音乐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②④正确;①错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但不是因其古老性而就能成就世界性;③错误,文化的产生、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难民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西方国家,为推广“民主”而对西亚北非国家政局进行蛮横干涉造成的。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处理国际关系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最终会损人又不利己

④应该拒绝西方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部分)

价值

美国人

中国人

自我控制(自律)

4.06

5.48

社会秩序

3.18

4.44

追求自由

5.42

4.07

热爱生活

5.42

3.07

 

表中的数字代表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这些价值观的强调程度,数字越大表明对该价值观越强调、越认可。此表可以说明

A. 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B. 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C. 同一价值标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含义

D.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反映了两国文化在本质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例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它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强化企业防治污染责任,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制度。2014年11月1日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它进一步拓宽了“民告官”的法律渠道,扩大了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行政诉讼制度长期存在的“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2015年3日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它进一步明确了无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材料二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如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

(2)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

网友甲: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途径,关乎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认真吸收一切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网友乙: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会学生做人始终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我们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过程。

网友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核心素养是关键。教育必须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

简述“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的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