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民族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建设“美丽中国”是立足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客观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建设“美丽中国”,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人富山水绿。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指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属于原因类试题。其次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回忆和呈现唯物论这一哲学板块包含哪些哲学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然后分层解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词、概括材料中心思想,依据材料选择和调用原理、对接原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最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原理与材料相结合,要适当展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道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服用了抗感冒类等药物后驾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药驾”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如今部分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经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查看答案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 规律是客观的    B.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查看答案

201779日,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连续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获取科学试验数据647万组,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这次试开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④创新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

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

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