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的体制机制;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让人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民族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道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服用了抗感冒类等药物后驾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药驾”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如今部分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经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 规律是客观的 B.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2017年7月9日,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连续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获取科学试验数据647万组,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这次试开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④创新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