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指出: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所谓“用历史来说明迷信”,强调了必须用人类真实的社会生活史和社会生产史来说明人类的精神史。“用历史来说明迷信”的观点揭示了
①人类历史是客观精神现实化的结果
②对社会状况的正确认识有助于科学认知历史现象
③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④物质生产状况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根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2岁的古生物学家张弥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荣誉。她在古生物领域求索60余载,对岩石和地质年代如数家珍,这些科研成果给国家矿产、石油开发提供了基础的地质资料。张弥曼的事迹说明
①为社会创造价值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②卓越的人生需要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③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人生选择来源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致辞中讲到: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嘘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上述论断启示我们,实现美好蓝图需要
①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立足于新时代,努力实干赢未来
③将现实深深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中
④用量的积累为实现蓝图创造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持续热映。其使用的道具“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项项超级工程,令人从一个个“厉害的瞬间”,切实体悟一个“厉害的中国”。该剧之所以持续热映,是因为
①反映中国精神面貌,展示中国建设成就
②发挥传媒宣传功能,增添文化传播途径
③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彰显社会文明进步
④凸显中国文化实力,扩大了世界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目标。共建共治共享需要各个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这要求
①重视社会组织的治理主体作用
②培育公民社会治理参与意识与决策水平
③政府转换思维,赋予基层民众更多的民主权利
④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8年3月23日,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获得通过。决议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该决议在联合国的通过反映了
①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
②推动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③中国在国际上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④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