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无论是共享单车,还在公租自行车都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途径,自带环保属性并可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共享单车需要和现有的公租自行车协同发展。但也有人认为,政府主导的公租自行车与“互联网+”风口上的共享单车,必然势不两立。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公租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必然势不两立”观点的错误之处。
准确判断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是一个国家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1956年(党的八大)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重新正确认识国情,毅然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由总体小康向即将全面小康转变,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结构性的深刻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
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是一个全球性教育趋势。发展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更能反映社会变迁对于人的素质的新要求。我国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立德树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
④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大型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采用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不仅展示了文物的物质价值,也向人们讲述了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既有趣又不失内涵,拉近了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
③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④文化创新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促进文化交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被称为“清流”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给电视荧屏带来一阵清风和盎然春意,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某种沉睡的美好记忆。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只有经典的、流行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发行量目前已突破620万册,海外发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中(简体、繁体)、英、法、葡等11个语种13个版本。材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精神产品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