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中国传统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井,夫病已成...

在中国传统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井,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要:

A. 承认相对静止,防止相对主义诡辩论    B. 看到绝对运动,防止事物质态的转化

C. 承认普遍矛盾,勇于面对矛盾的对立    D. 把握变化发展,自觉预见事物的动向

 

D 【解析】中国传统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看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在未病时就应及时预防,在病初起时就及时治疗,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相对静止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治未病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要防止事物量的积累而非事物质态的转化,B项与题意不符;治未病是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州时发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但“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他亲自动手烹任,摸索出了“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的猪肉烹任的方法,这便是江南传统名菜“东坡肉”的做法之精要。下列对此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猪肉质优价廉,是“东坡肉”做法问世的决定性条件

②“东坡肉”的做法,遵循了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③苏轼亲自动手,为“东坡肉”做法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④“东坡肉”的做法,来自于苏轼文学家的气质和才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一生省吃俭用,却将毕生积蓄悉数捐出,用于支持扶贫和教育,数额达千万。感悟卢永根教授的事迹,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人的学识水平与其德性修养是一致的

②人应坚持提高学识水准与提升思想境界并重

③人的思想道德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升华的

④人的思想境界取决于其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的批复指出,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等关系,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要落实这些要求,应该()

①加强京津冀整体建设,服务于北京城市发展

②抓住首都功能这一关键部分,推动北京发展

③强化城市各种功能,推动首都建设全面发展

④遵循系统的有序性,促进首都内部结构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题文)20177月,中国在南海试开采新型能源可燃冰获得的成功,有望改变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推动全球能源革命;20179月,借助中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中国与奥地利科学家成功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这表明

A. 实践能够使人类的美好追求变成现实

B. 科学研究可以改变现实世界联系的客观牲

C. 先进的工具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条件

D.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研成功的可靠保证

 

查看答案

孩童学的第一首诗,不是“曲项向天歌”,就是“床前明月光”。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的诗词东施效颦,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诗愁:

①蕴涵了中华诗词发展应排除外来文化影响的情感

②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③反映了对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自觉

④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难以逾越的感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