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广大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深入每一个贫困户家庭调查,甄别贫困户。同时对贫困户和扶贫资源的投入张榜公布,实行公开化和制度化。通过精准扶贫改善了村级治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庄事务治理的积极性。材料体现了
①基层民主的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②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④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以真正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调研。在充分听取专家、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社会各界和各地主管部门的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编制的过程体现了:
①广泛集中智慧,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坚持科学决策
②充分反映民意,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民主决策
③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树立政府权威
④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体系,建设阳光政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垃圾处置很重要,但设施不能修在我家旁边”。“邻避效应”让不少环保和公益项目陷入“一建就反对、一反对就叫停”的困境,既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邻避困局”,需要公民:
A. 提高政治素养,理性行使监督权利
B.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关系
C. 提高参与环保和公益项目管理能力
D.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交通拥堵一直就是许多城市的难题。某市就此问题广泛征求民意。一位市民每天上班都会遇到堵车,经过仔细观察沿途路况后,他写信建议市政府改建一条右转机动车道。这位市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A. 信访举报制度 B.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C.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 专家咨询制度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卢西恩·派伊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从臣属型文化走向公民文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对平等原则更加敏感,更多的人接受普遍的法律、政治体系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是
①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③公民主动政治参与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④不断扩大公民政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主体意识”一词因为十九大成为“潮语”,小张把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作为她所写文章《人民作主为人民》的主要论据:“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培育人民群众的国家治理主体意识。”小张这样做是基于: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公民依照宪法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③人民群众既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也是国家治理的主体
④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