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由2013年的73.7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7年的81.6,年平均增长率为2.6%。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文化消费动力不足、投资主体单一化、急于求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不高、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方面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度推崇而导致的复古倾向,二是对国外文化产品的过度抵制。这两种趋向都不利于保护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转变思路,从供给侧发力,增强文化消费动力。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从供给侧发力增强文化消费动力。

(2)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几点措施。

 

(1)①努力提升供给的水平,改变文化产业急功近利的状况。②努力推动文化业态的创新,积极探索新型文化业态,从而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和领域。③努力推动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提升文化供给能力和规模,同时,通过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 (2)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善于学习和运用国外优秀文化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②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善于从传统文化中采取精华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生产决定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交流传播、文化建设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我们应该如何从供给侧发力,增强文化消费动力。解答时注意依据材料中文化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作答,可以从供给职能、消费动力、投资主体等方面作答。 (2)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为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几点措施,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范围,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入手,可以从对待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漫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由崇拜大师到怀疑大师再到打倒大师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追求真理、标新立异     ④独树一帜、推陈出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④部分影响整体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当今社会特别是大学生很多抱怨找不到工作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愿意从最底层干起许多人不想自己奋斗一番事实上只要态度端正坚定信念,从底层做起都将有一番成就。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要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条件,要注重量的积累

④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起敦煌启动“数字丝路”计划通过游戏、动漫、旅游、音乐、云、AR/VR技术等六大维度展开合作深入推进保护、传承、活化敦煌的传统文化遗产。这里体现的意义有

①传统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通过科技赋予了传统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③传统文化遗产是联结古代和现代文化的精神纽带

通过科技保护扩展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比西方早几百年时间形成了以计算见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的理论体系但元中叶之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们引入了三角学、对数等西方初等数学从此中国数学开始了中西会通的阶段。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成就巨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②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西方文明的冲击是中华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