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在林场建设者们持续55年的造林后,变成了广袤林海、减排固碳的“天然氧吧”。这说明( )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C. 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前提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地改造自然界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下列选项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观点相对立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天地为万物之本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霍金在《大设计》中写道: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在我们探索知识的旅程中,科学家已成高擎火炬者。他认为,哲学已死。霍金的观点( )
A. 否认了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
B. 承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C. 否认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认为哲学离开了具体科学会干涸和枯萎
进入2010年以来,旱灾、洪水、地震、泥石流、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粮食问题再一次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10~2017年我国粮食持续8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2017年5月14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位外国元首及政府首脑、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和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论坛,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
“一带一路”战略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国家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大智慧。
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立足长远,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
“一带一略”建设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的?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在会上,他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他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促进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