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历史表明,任何国家一旦实现了现代性,便会呈现一种“加速机制”,即其组织能力和系统效率都在持续增强,不断产生时空上的缩短效应。中国的发展正是如此。这说明
①关键阶段对发展进程具有决定作用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从哲学上看,如图漫画中的人
A. 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B. 承认了事物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C. 否认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D. .未充分利用条件促使矛盾转化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中可以看出,事物发展是( )
①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党的十九大部署今后中国的发展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 |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 | 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每一阶段性任务的完成
A. 将为新的发展奠定基础,开辟道路
B. 体现了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不断证明我们已经完整地把握了客观真理
D. 说明现代化进程取决于中央的部署与决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这些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统筹全局的重要性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 “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精神强调了矛盾的共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D. “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蕴含着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想
“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 矛盾具有同一性 B.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 矛盾具有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