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2017年我国财政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
①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生产规模扩大→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下调增值税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④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17年个税改革将成税改最大看点。新一轮个税改革的方案将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适时增加教育、房贷利息、养老等专项扣除项目,从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新一轮个税改革旨在( )
①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②调节过高收入,消除收入差距
③优化税种结构,避免重复征税 ④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于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定,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普通出租车需求曲线(D1为政策施行之前,D2为政策施行之后)能反映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的是
A.
B.
C.
D.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有愚公移山,叩石垦壌,今有塞罕坝人种树治沙,跨越半个世纪,历经三代,从无中生山奇迹,白手起家,变荒原为林场。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自1962年建场以来,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寒罕坝人的泪水和脚步遍布其中。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重新开始,一次次失望,永远更多一次的希望。运来的幼苗不成活,塞罕坝人就自己育苗。兩凇大旱,塞罕坝人就含着泪咬着牙从头开始,种下的树苗是他们的孩子,林场刮过的风是他们生活中的主旋律,三代塞罕坝人嚼碎了孤独寂寞,和着55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信念咽进肚里。终于,在塞罕坝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绿色奇迹,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发展生产力,在种树治沙中按下经济发展的加速键,通过将育苗投入产业经营、发展旅游业,林场的收入多了起来,塞罕坝人的口袋也不再瘪了。发展与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的。塞罕坝人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生态文明建设课,帮我们算一些开发和保护的大账。与其竭泽而渔,不如在和谐共生中创造更大的绿色收益。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下弘扬塞罕坝精神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人的做法蕴含着怎样的辩证思维。
(3)某市号召广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塞罕坝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请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两
个有意义的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当前,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材料一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对水资源和建设用地也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倒逼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难题。2015年12月12日,近200个缔约方在分歧中相向而行,在困难中凝聚共识,终于达成里程碑式的全球气候《巴黎协议》。
巴黎气候大会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主动实施“双控”,与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广泛沟通,宣布建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主动承担与国情相符的国际义务,维护自身发展权益,保护全球气候,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双控”为什么能倒逼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说明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勇于担当的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状况,2016年以来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开展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和第三方评估调研,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4年内三次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使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累计削减法90%。
分析上图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