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微电影展在杭州开幕,影片立足现实,题材多样,为国内外观众展现了不同的社会风情和人物形象,获得广泛赞誉。微电影展的成功举办说明
A.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C.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D. 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希望广大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旨在强调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
②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艺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诗乐一体,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诗词吟唱传统。《诗经》《楚辞》本就是歌词集,唐诗、宋词、元曲也都是配乐唱词,具有鲜明的音乐色彩。今天,人们以流传下来的古乐谱文献为基础,利用现代作曲技术,给古诗词重新插上音乐的翅膀,以吟唱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教育。这表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丰富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与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现代技术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
①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②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种语言
③汉字是传承世界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有重大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互联网+的时代,春节也开启了“数字时代”。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让我们共享浓情中国年。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中华年文化的内涵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一首流行于国内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
A.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 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