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立春伊始,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节目如期播出。十位年度人物,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传递着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
面对千度烈焰,王锋在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削下无私无畏的生命赞歌;面对战机故障,张超在4.4秒的抉择中,用生命完成一个军人最后的使命,弥留之际依然执着“我还能不能飞”一个个鲜法生动的个体,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正在于无论是如涓涓细流的漫长坚守,还是惊天动地的辉煌瞬间,他们所迸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
无数涓涓细流,最终汇成蜿蜒水道,奔向大江大海。“感动中国”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坚如盤石的中国力量。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1)结合材料,说明201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是如何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2)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描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所传递的“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
(3)指出材料中的两位“感动中国”人物的英雄事迹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拉开了我国民法典立法的大幕。
2016年10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修改和民法典编撰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在意见征求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指出,民法总则立法要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精神,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编撰出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法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法律根基。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开启“民法典时代”。
结合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是如何恪守民主集中制的;并指出这一立法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需求结构的升级,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态势。
无论是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是2017年7月农业部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决策部署会议,均表达了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愿景;特别是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要求整合落实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结合材料,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角度,说明材料中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导向与城乡居民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推动相关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经济意义。
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依法治国”的论述看到了
①通过实践可建立起有利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社会条件变了,实践的内容与形式也需改变
③上层建筑的完善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
④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推动社会进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7年9月1日,继浙江、上海开启新髙考改革之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成为了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市。我国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在人才选拔、维护社会公平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唯分数评价的选拔机制也带来了人才选拔不够科学的问题。可见,推进我国高考制度改革需要
①善于分析和把握传统高考制度改革的各种影响
②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③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扬弃传统高考招生制度
④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和思想观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人类思考的坐标轴,早已离不开国家这个基座。无论如何强调个性解放、尊重个人表达、鼓励个人奋斗,都不意味着可以消减国家意这是因为
①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有其固有本质规律
②错误的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不起任何作用
③部分离开了整体就失去原有的存在意义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