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说明我国公民
①应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②基本民主权利受到保障
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把发展成效体现在人民福祉上。这表明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法律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④民主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属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主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该思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现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前进的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重大理论的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状况: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要求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的重要任务。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2017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材料一 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材料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雪域高原到戈壁大漠,围绕教育扶贫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
近年来,公共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风水因素,各地的“风水楼”不断涌现,这其中有怎样的玄机?“风水楼”与公共权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其实,在公共建筑兴建过程尤其在政府建筑工程中,无所不在的“长官意志”几乎决定了任何一个细节。不断出现在“风水宝地”上的公共建筑,绝大多数来自主政官员的“构思”
(1)上述材料中“风水宝地”、“长官意志”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2)运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